首页    水仙    老枞水仙
IMG_6503

老枞水仙

醇不过水仙, 不了解武夷岩茶的人,往往混淆于“水仙花”之水仙,其实岩茶中的水仙属于小乔木,树形有明显的主干、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叶张大,至今已有百余年的人工栽培史,全国多数茶区都有引种。其品种性状优异,芽叶生育能力强而肥壮,1985年被评选为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其风格中正平和、温婉内敛,

水仙茶树在武夷山种植的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下一些树龄较大的“老枞”,也是市场上的一大卖点。真正的老枞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感官特征?首先是清晰的“木质香”,其次是八风吹不动的稳定汤感,树龄越大木质香越显,茶汤风格越是稳定,甚至有点像在喝“木头汤”一般,汤感糯糯的、稠稠的、甜甜的,且不失饱满的气息及尾劲。随着山场及小气候的差异,不同的老枞水仙香气、滋味会有些微不同,但其风格、调性是一致的。

 

 

根据陈德华、刘宝顺等先生的定义,枞味是“来自茶树自身枝干木质部的木本香、附着物的气息与周围生态气息的综合”。山场气息和枞味(尤其是木质味),是辨识正岩老枞水仙的几个要素。能品上一泡真正的老枞水仙,实在是一种令人十分满足且难以忘怀的愉悦体验。

老枞水仙是武夷岩茶中足以与肉桂抗衡的大IP,然实际产量却十分有限,也因此市场开始对“枞味”进行再解释,例如误把生长环境潮湿的“青苔味”,或者制作上导致的工艺缺陷“水闷味”当作老枞水仙特有枞味,后者往往会辅以高火烘焙,只要处理得宜,“枞味”几可乱真。然而,当存放时间稍长、火味退去之后,这类茶所留下的大多仅剩令人不爽的水闷味和青味了。

也有人援引植物学的原理,指出植物与人一样有生老病死,有自己的生物年龄,这本符合逻辑。然如果忽略茶树品种的特性,将灌木、半乔木、乔木种的茶树一概而论,谓“其年龄在6-14年生者,其采摘量与年龄成正比,15年后则逐年减低,21年之后几乎不能生产,故茶树至此年龄尽可以砍伐使之更新”,就或有以偏概全之虞了。实际上,水仙、梅占等半乔木的品种,其生物学年龄往往大于大多数灌木型品种的茶树,茶客们不追老树肉桂而偏好老枞水仙,也非全然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