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之王-大红袍
“奇茗神话传古今,岩壁大红永世存,世间绝品人称颂,益思去病人长春。"大红袍作为知名度最高的武夷茶叶以其馥郁持久的香气,回味悠长的岩韵牢牢占据着武夷众多名茶中的王者之位。 也正是大红袍这显赫的王者位置给茶客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与讨论。诸如“世间早已喝不到大红袍”,“大红袍都是拼配的”,“大红袍就是武夷岩茶”等等,今天闽御茶业与您一起探究什么是大红袍。
在我们讨论定义大红袍之前,先来看看“定义”是怎么被定义的。勃鲁赛林斯基在《形式逻辑》中将“定义”描述为:定义是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如果我们尝试用这种方法来定义大红袍,无疑只有现在生长在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崖壁上的那六株母树大红袍是符合这一最严苛的定义。
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因而所谓世间喝不到真正的大红袍从某种程度上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定义也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如果我们将大红袍定义的内涵确定为大红袍母树本身,那么将此内涵外延出去,把母树大红袍扦插出来的茶树是否也可以称之为大红袍呢。事实上由于茶树本身可以无性繁殖,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便已成功实现了母树大红袍的扦插繁育。得益于无性繁殖中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母树大红袍得以在武夷山更多的产区得以繁育,发扬光大。
扦插出来的母树大红袍有限的产量仍然难以满足市场对于岩茶之王的渴求,将内涵再外延一步,通过选用其他品种的武夷茶叶按照特定比例进行拼配以达到母树大红袍的口感和韵味。拼配大红袍同样体现了"活.甘.清.香"的大红袍核心特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母树大红袍产量有限带来的缺憾。
闽御茶业选用出产于武夷山核心产区洋墩岩的多年生母树大红袍茶树,从源头上保障了闽御出品的大红袍卓越品质, 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重重工序匠心而成,尽显“香幽、水厚、韵足”的王者气息。